1. 基本信息创通网
英文名称:HCV Peptide (35-44) 中文名称:丙型肝炎病毒(35-44)肽段 氨基酸序列:Leu - Glu - Ala - Asp - Lys - Val - Pro - Glu - Gly - Ile 单字母序列:LEADKVPEGI 三字母序列:Leu - Glu - Ala - Asp - Lys - Val - Pro - Glu - Gly - Ile 分子量:约 1043.21 Da(通过各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相加,减去形成肽键时脱去的水分子分子量计算得出) 分子式:C₄₆H₇₆N₁₂O₁₄ 等电点:约 8.2(通过相关计算软件或公式估算,因含有碱性的赖氨酸和酸性的谷氨酸、天冬氨酸,综合计算得出) CAS 号:160214-01-7 供应商: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. 结构信息
HCV Peptide (35-44) 由 10 个氨基酸组成。从一级结构来看,N 端为亮氨酸(Leu),C 端为异亮氨酸(Ile) 。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侧链均为疏水烃基,赋予该肽段一定的疏水性;丙氨酸(Ala)的侧链甲基也为非极性,这些疏水氨基酸在空间折叠时,倾向于聚集形成疏水核心。天冬氨酸(Asp)和谷氨酸(Glu)带有酸性侧链,使肽段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负电荷;赖氨酸(Lys)带有碱性侧链,赋予肽段正电荷,这些带电氨基酸的存在影响肽段与其他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 。脯氨酸(Pro)的环状结构会限制肽键旋转,在该位点使肽段形成特定的转角,影响整体的二级结构。从二级结构预测,该肽段可能形成无规卷曲或短的 β- 转角结构,缺乏典型的 α- 螺旋结构 。其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象,决定了它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的特异性,比如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蛋白、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等的结合 。
展开剩余71%3. 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创通网
作用机理: 免疫应答激活:HCV Peptide (35-44) 作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肽段,可被抗原呈递细胞(如树突状细胞)摄取并加工处理 。加工后的肽段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 MHC-I 类或 MHC-II 类分子结合,形成抗原肽 - MHC 复合物。MHC-I 类复合物可被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(CTL)表面的 T 细胞受体(TCR)识别,激活 CTL,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,进而杀伤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;MHC-II 类复合物则可被辅助性 T 淋巴细胞(Th 细胞)识别,辅助 Th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,调节 B 细胞产生抗体,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,共同对抗丙型肝炎病毒 。 病毒蛋白相互作用:该肽段也可能直接与丙型肝炎病毒的某些蛋白相互作用,干扰病毒的复制、组装或释放过程 。例如,通过与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结合,影响病毒 RNA 的复制酶活性,或阻碍病毒颗粒的组装,从而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命周期 。 研究进展: 疫苗研发:在丙型肝炎疫苗研究中,HCV Peptide (35-44) 是重要的候选抗原肽段之一 。临床前研究中,将包含该肽段的疫苗注射到动物体内,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 CTL 和抗体,对模拟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。但在早期临床试验中,单独使用该肽段疫苗的免疫效果有限,目前研究人员尝试将其与其他 HCV 抗原肽段联合,或与免疫佐剂结合,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。 诊断试剂开发:基于该肽段的抗原 - 抗体反应原理,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更灵敏、特异的丙型肝炎诊断试剂 。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针对 HCV Peptide (35-44) 的特异性抗体,可辅助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。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评估其在实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。 治疗靶点研究:科研人员探索以该肽段为靶点,设计小分子抑制剂或抗体药物,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。通过干扰肽段与病毒蛋白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,阻断病毒感染进程或调节免疫反应 。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基础实验和临床前研究阶段,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。4. 溶解保存
溶解:HCV Peptide (35-44) 可溶解于无菌水或磷酸盐缓冲液(PBS) 。由于其含有一定比例的极性氨基酸,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 。若溶解困难,可加入少量稀酸(如 0.1% 乙酸)助溶,之后再用缓冲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。二甲基亚砜(DMSO)也可用于溶解该多肽,且在 DMSO 中溶解性较好,但使用时需注意 DMSO 在后续实验体系中的浓度对实验结果的潜在影响 。溶解过程中,可适当搅拌或超声辅助,但要避免过度处理导致多肽结构破坏 。 保存:粉末状态下,将 HCV Peptide (35-44) 置于密封容器中,在 - 20°C 避光保存,可保存数年 。溶液状态下,应分装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,4°C 可短期保存数天,-20°C 可保存数月 。保存过程中需注意密封,防止溶剂挥发和样品被氧化或污染,同时要避免微生物污染导致多肽降解 。5. 相关多肽
HCV 同源肽段:丙型肝炎病毒的其他蛋白区域也存在具有免疫原性的肽段,如 Core 蛋白、NS3 蛋白、NS5A 蛋白等衍生的肽段 。这些肽段与 HCV Peptide (35-44) 共同构成了 HCV 的抗原表位,在疫苗研发和诊断试剂开发中常被联合使用,以提高对病毒的识别和免疫应答效果 。研究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免疫原性差异,有助于优化 HCV 相关的免疫策略 。 其他病毒抗原肽:在病毒性疾病研究领域,其他病毒(如乙型肝炎病毒、艾滋病病毒等)的抗原肽段与 HCV Peptide (35-44) 在免疫机制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共性 。例如,它们都可通过与 MHC 分子结合激活免疫细胞,用于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 。对比研究这些病毒抗原肽段的结构特点、免疫原性和应用情况,可为 HCV 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。6. 相关文献
[1] Krawczyk, K., et al. "HCV - specific T - cell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: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HLA - A2 - restricted epitopes."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, 2004, 11(1), 37 - 46.
[2] Missale, G., et al. "Differential virus control and virus - specific CD8+ cytotoxic T - cell activity in acute and chronic hepatitis C."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, 1996, 98(6), 1432 - 1441.
[3] Penin, F., et al. "HCV non - structural proteins: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." Antiviral Research, 2004, 64(2 - 3), 111 - 124.
所有产品仅用作实验室科学研究创通网,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。
发布于:湖北省牛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